網頁

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

【The Jellicles 快閃讀書會】《生活在廢墟: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》心得



書名:生活在廢墟: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
Lives in Ruins: Archaeologists and the Seductive Lure of Human Rubble
作者:瑪莉蓮.強森(Marilyn Johnson)
原文出版:2014年11月11日
譯者:李世明
出版:時報文化
出版日期:2016/04/08
ISBN:9789571365831
試閱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web/sys_serialtext/?item=0010710847

第69次讀書會主題:無法迴避的過去




【心得】

  拜電影《法櫃奇兵》所賜,考古學家給人的形象似乎是「古文明發掘者」、「冒險家」、「寶物獵人」;並且因為發掘寶藏或對國家有無價意義的遺跡,身價會瞬間以億為單位起跳。之後的電影《神鬼傳奇》、《國家寶藏》更是加深這種刻板印象(甚至不時伴隨神祕的致命詛咒傳說)。

  現實中的考古學家的工作以「考據黨」來形容,遠遠不足。想認識考古學家的工作和生活,又不希望因為一堆沒聽過的艱難的專業術語,看到哈欠連連,《生活在廢墟: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學家與他們的一百種生活》滿適合當作入門書。

  作者雖然不是考古學家,她在撰寫本書前,為了深入了解考古學,到學校上課旁聽考古學相關課程(還被教授肯定要求參加期末考),並且親身參與考古活動(田野班);採訪考古學家的前置作業準備十足。透過她幽默的筆調,引領讀者窺視考古學家的百種現實生活面。

  是的,考古學家受到「現實」種種考驗與挑戰:經費遭裁減、政商角力、外行介入內行、失竊古物被上架ebay拍賣、起內鬨、種族爭議(如白人考古學家找到非裔公墓,遭到質疑抗議)等等,並且無視自身薪資付不出健康保險、繳不出保單,窮的只剩下對考古、致力保留歷史文物的熱情,兼差各種和自身專業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工作(比如去有錢人家當清潔工),想盡辦法籌措經費、防範盜獵者、遊說政府立法保護遺址……他們的工作內容聽起來好像很耳熟,不管從事哪個行業,皆會面臨一堆鳥事,還是時常苦在心頭、說不出口呢。

  儘管上述提到的種種,聽起來沉重無比,心有戚戚焉,然而,在作者以尊敬、風趣的文筆,紀錄考古學家正面積極地投入考古事業;對於追逐夢想又常受挫的人來說,本書某種程度上,讀來既現實又勵志。

  考古學的領域非常廣闊,書中提到的各種領域令人大開眼界。時間軸可從數萬年前新舊石器時代、數千年前的古文明、近代十九世紀的殖民遺址,到現代犯罪證據推論(法醫考古學;不正是《新世紀福爾摩斯》(Sherlock)中,夏洛克常做的事嗎?);亦或,從海底船難(海洋考古學,如庫克船長的奮進號)、墳場遺址(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批無名士兵的埋葬處)、恐怖攻擊現場的善後處理(如九一一事件),到保護文化遺產免受戰爭波及(比如考古學家傳授美國大兵基本知識)。有意思的是,作者還提到「蒸餾酒考古學」,考古學家重現古代蒸餾酒和啤酒,供現代人品味。頗有親切感。

  閱讀前,對考古學家的想像如本書中開頭的引文:

  考古學家的崇高任務,就是讓乾泉再湧、所忘再憶、逝者再生,再度攪動我們身處其間的歷史洪流……——西拉姆(C. W. Ceram),《眾神、墳墓與學者:考古學的故事》

  閱畢後,不禁想對他們的敬業態度和熱忱表達謝意。考古學家不僅僅是想盡辦法不破壞遺址的冒險家,亦是名副其實的「捍衛戰士」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