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【彩夢芭蕾|芭蕾舞】結局的官配雙人舞來自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

  《彩夢芭蕾》中的芭蕾舞蹈是官方奮力向芭蕾舞老師學習畫下的結晶,沒有直接「描」影片的動作,而是靠自己一筆一畫地完成一個接著一個的曼妙動作。以卵之章結局第十三話來說,不難猜想是以《天鵝湖》為主題;然而《雛之章》結局的雙人舞,卻始終是謎團,無法確定王子與公主跳的雙人舞出自何齣芭蕾舞劇,就連官方動畫導讀手冊也從未公開。

  自從發現第二十二話連續出現「瑪麗」和「克拉拉」(於貓老師發足尖鞋橋段),我像著魔似地,開始搜索動畫中有用到的故事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和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的元素。

  結局的雙人舞便是其中一個元素:《胡桃鉗》的〈雙人舞〉(Pas de Deux)
左圖: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(荷蘭國家芭蕾舞團, Dutch National Ballet,於Amsterdam Music Theatre演出)
右圖:第二十六話

左圖:The Nutcracker(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,Mariinsky Ballet,於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演出)
右圖:第二十六話


  找了好幾家劇團的雙人舞的影片比對,第一張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雙人舞是普遍常見的傳統舞蹈,和《彩夢芭蕾》結局的雙人舞幾乎一致;而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於2007年前衛地演出,根據改編的劇情和角色性格,稍稍修改雙人舞細節,不過,依舊很好認出是《胡桃鉗》經典的雙人舞。



  (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的2012年的《胡桃鉗》雙人舞就截然不同了,將那經典舞蹈重新編排。個人覺得和劇情無關,以俄式芭蕾重舞蹈來看,端看女主角在不同男性間穿梭舞蹈,不只流暢,舞姿柔美,無絲毫僵硬感)

  此外,不只舞蹈動作有各種版本,就連搭檔搭配置亦是,目前觀察到的搭檔搭配:
  • 胡桃鉗王子&女主角(小女孩)
  • 胡桃鉗王子&糖梅仙子
  • 糖梅仙子&騎兵
  • 糖梅仙子&糖果國王子(非胡桃鉗)
  • 胡桃鉗王子&女主角(小女孩)&教父托洛西麻亞

  基本上,就是看劇情細節怎麼安排改編。當然,就連結局也有各種版本,比如:
  • 小女孩一覺夢醒,發現是一場美夢,胡桃鉗依舊只是個玩具;
  • 小女孩從此和胡桃鉗王子在糖果王國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;
  • 小女孩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個眼熟的男孩,男孩問她托洛西麻亞的住處,她為他指路。終於擺脫胡桃鉗詛咒的男孩,和伯父托洛西麻亞重逢。
為何王子和小露的雙人舞選的是《胡桃鉗》的〈Pas de Deux〉?

  個人推想是這樣:《王子與大烏鴉》是本童話故事,對照原著ETA霍夫曼的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。無心的王子是小露的「胡桃鉗」。當王子取回完整的心臟,終於戰勝大烏鴉(胡桃鉗戰勝老鼠王),擺脫烏鴉血詛咒的王子帶著小露回到故事裡,和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的劇情相似:胡桃鉗邀請瑪麗去娃娃王國玩(芭蕾舞版的則是娃娃糖果國,不過,故事中,娃娃王國也有很多糖果)

  因為兩人都會跳芭蕾舞,所以其實要說米露的劇情對照芭蕾版《胡桃鉗》也不為過,結局最後兩人不都跳了愛之雙人舞(笑)


小女孩童話故事
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
芭蕾舞劇
《胡桃鉗》
小鴨
小露
童話故事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結局:
小女孩與王子一起統治糖果王國,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結局:
原來一切都只是小女孩做的一場夢。

  關於前面提到的「瑪麗」(Marie)和「克拉拉」(Clara)。兩個名字皆是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中小女孩常用的其中一個名字(瑪麗的俄文是Masha,故俄式《胡桃鉗》的小女孩通常叫Masha)。「瑪麗」(Marie)是原著德國童話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的小女孩的名字,並且延用至法國大仲馬改編版本《胡桃鉗的故事》。接著,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改編自大仲馬的改編版,於1892年問世。在這兩百多年間,芭蕾舞劇中的小女孩不只喚作「瑪麗」,也有了「克拉拉」(至於是哪個版本開始用「克拉拉」,尚未找到)。



相關年代表:
德國童話《胡桃鉗與老鼠王》(Nussknacker und Mausekönig)1816年出版
法國大仲馬改編:《胡桃鉗的故事》(Histoire d'un casse-noisette)1844年出版
芭蕾舞劇《胡桃鉗》:1892年
動畫《彩夢芭蕾》:2002年8月16日首播,2003年5月23日終幕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